如果说妇女能撑起半边天,那么在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可以说撑起了大半边天。值此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,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那些工作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女性干警,感受她们不一样的风采。
“速裁女达人”
在中院立案庭活跃着这样一个法官群体,她们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法官,她们身上肩负着双重的使命,既有父母、子女的殷切期待,又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,对于家庭和工作,有时候不得不作出无奈的抉择,面对把所有的希望和信任写在脸上的当事人,她们收藏起百般心绪,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审判工作中去。
“拼搏达人”—— 蒋欣
蒋欣进入法院已经是第14个年头了。作为一名优秀法官、两个孩子的母亲,两者常常不能兼顾,她把那份愧疚、遗憾转化为一股办案的韧劲、拼劲,不到10个月办理了332件案件,结案率98.22%,平均审理周期仅为16.27天。无数个华灯初上的夜晚,述说着一名女法官衷爱执着的心声。
“调解达人”—— 黄淑梅
一向不苟言笑、沉默寡言的她,一进入审判法庭,面对当事人就像变了一个人,娓娓而谈、释法析理,法、理、情、利相融合,娴熟的调解技巧令当事人心悦诚服。不记得面对过多少剑拔弩张、情绪激动的当事人,她那如点滴的春雨、润物细无声的滋润、和风细雨的话语,驱除了一个个心病,解开了一个个心结,让当事人冰释前嫌、握手言和,胜败皆服。
“知心达人”——张惠君
已经有三十年法院工作经历的她,曾多次被评为全市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、优秀共产党员,并于2000年、2007年、2014年荣立个人三等功。岁月或许已为青丝增添了几缕白发,但磨灭不了她对审判事业的赤诚忠心。同事们眼中,她是温和亲切、善解人意的知心大姐;当事人的眼中,她是智慧严谨、公正廉洁的法官。作为速裁团的审判长,她不到一年签案件发近千份法律文书,通过传帮带,让年轻人感受到关爱和温暖,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团队上下形成了比、学、赶、帮、超的氛围。立案一庭结案数1336件,占全院民商事审判案件的32.90%,结案率98%。
“战疫女先锋”
疫情汹涌而至,法院人责无旁贷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“战疫”中,乌鲁木齐法院人闻令而动,逆行出战,尤其是那些女干警们,面对这场疫情,她们没有丝毫犹豫,纤弱的身影不惧风险,奋战在最危险的地方,成为战“疫”一线最美丽、最闪亮的色彩,守护一片蓝天、一方平安。
以青春之我,负重前行的王雨凤。这位来院时间不长、95后的姑娘,在得知单位组织动员干警赴一线抗疫的第一时间,就主动请缨,立下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铮铮誓言。面对辖区内老人居多,低保户、残疾人、独居老人需特殊照顾等困难,她把老百姓当亲人,把居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,送菜、倒垃圾、换煤气、体温检测、发放消毒物品……,她说:“当我每做完一件事,看着居民满意的笑容和为我点赞的手指,再苦再累也值得”。
让青春在与肆虐病毒抗争中绽放的阿热爱。这位90后的哈萨克女孩曾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参加抗疫工作,从早晨第一趟航班到最后一趟航班落地,询问、引导、接送、登记旅客信息,讲解防疫政策,安抚旅客的不安情绪,耐心给疆內语言不通的少数民族及外籍旅客做翻译。在航班多的时候,有时一整天顾不上喝一口水,也来不及上洗手间,即使身患疾病,也没有向组织叫苦、叫累。第二轮疫情期间,她不顾婚期将至,拍摄婚纱照的时间一拖再拖,再次请战,在社区无数个日夜坚守,用行动让青春无悔,以理想使岁月闪光。
默默奉献的典范唐楠。无论平时办案当中,还是投身疫情防控,她总是做的多,说的少。作为有着17年党龄的老同志,她总是冲锋在前,率先垂范。86岁的老母亲,自前年腰椎骨折后,身体就大不如前,但仍然鼓励在抗疫一线的她多关注工作,自己的事情不用多操心。母亲以她的独立,坚韧,激励着她。作为母亲的小棉袄,家里的“托福”,她无数次忍住夺眶而出的眼泪,只能通过电话嘘寒问暖。元宵佳节仍奋战在机场防控最前沿,虽然无法与家人团聚,但她始终坚信“惟愿山花烂漫时,彼此均安好”。
“群众好干部”
访惠聚工作队里也有她们活跃的身影。做好群众工作,为居民办实事,办好事,是她们的服务宗旨,想群众所想,急群众所急,是她们的工作目标,疫情防控期间,厚厚的防护服里,雾气腾腾的护目镜下,是她们疲惫却坚毅的面庞,街头巷尾,楼上楼下,都少不了她们忙碌而奔波的身影。
2021年是阿斯亚·阿不都热西提从事访惠聚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了,耐心,热心,对工作有信心,居民的大事小事,都放心交由阿斯亚来张罗,她说,只有这样,群众才能舒心。
同样作为一名“访惠聚”工作的老队员,虽然年纪不大,但做起群众工作来谢晓朦颇有心得,参加过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她说,访惠聚工作其实不难干,只要踏踏实实的,做好每一件小事,不忘初心,这就够了。